在线课程学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在线课程学习
国家发改委发布信用建设示范区典型经验(三)
来源:  时间:2021-12-5 发布人:

国家发改委发布信用建设示范区典型经验(三)


目录

山东新泰:靶向监管释效能 城市发展后劲足

江苏淮安:从“门槛管理”走向“信用管理”

江苏常州:探索合同履约全流程监管机制

江苏扬州:厚植“好地方”诚信底蕴

江苏昆山: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浙江湖州:坚持“五位一体” 激发城市“信”活力

浙江金华:创新惠民惠企 打造信义之城

浙江舟山:依法建设规范 助力高质量发展

山东新泰:靶向监管释效能 城市发展后劲足


新泰市持续深化简政放权,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把“放、管、服”有机结合,逐步构建了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智慧监管为支撑、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新型监管制度体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明显提升。

事前——承诺即入更便捷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新泰市全面推行事前信用承诺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

一是明确承诺事项。新泰市专门印发《新泰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231项,推动全市25个行业主管部门建立行业领域信用承诺制度,在市场准入、行政事项办理、企业经营、行业协会管理、信用修复等过程中将签订信用承诺书作为重要的前置环节,并依法将承诺状况向社会公开,有效推动了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

二是规范工作流程。制发《新泰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规程》,明确承诺工作规程、文本、办事指南及公开程序,规范施行承诺的权利义务、承诺内容、核查要求、信用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为施行信用承诺提供操作指引。同时,为优化办事流程,创新开发信用承诺全程监管系统,承诺事项由传统的“线下”全部转为“线上”,信用主体通过扫描业务二维码,即可实现电子签名自动留存承诺记录。截至7月底,通过“信用新泰”网站公示信用承诺书数量已达8万条,全市信用承诺数量与全市企业总数比值超过300%。

三是强化联动核查监管。依托信用承诺全程监管系统,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闭环监管机制,将信用承诺和履约践诺信息公示作为信用监管的重要依据,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监管。对不需要补齐资料的,自动分配至监管部门施行事中信用核实;对需按时补齐资料的,施行践诺预警机制,约定兑现时限前,发送预警短信告知。核实不实或未按时履约的,依法依规记入信用记录,不再承诺和容缺受理等便民服务措施,实施差别化惩戒措施,直至按时履约。截至目前,通过系统核实承诺事项1.5万次,发送预警告知200余次,计入违约记录并惩戒80余条,倒逼市场主体主动遵守信用承诺,营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事中——靶向监管释效能

近年来,新泰市全面加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方案》,以信用为基础的智慧监管模式覆盖了全市30个监管部门、56个细分领域,覆盖率100%。

一是强化信用信息归集。通过整理、提炼工作成果,并从规范、标准及可复制的角度出发,编制完成《新泰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明确各项信用信息的提供单位、数据记录方式、公开共享发布方式及范围和更新频度等,形成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开发完成智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创建245个信用信息目录,并将目录编制IT化,建成目录知识库,目前已累计归集双公示信息、企业社保、纳税、公积金、水、电、气、仓储物流、知识产权等公共信用信息8000余万条,建成一套“一数一源”、标准规范、有效监管信息资源,为全市开展信用监管提供坚实信息数据支撑。

二是实施综合信用评价。为更加科学精准评价企业信用,依托《山东省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成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系统,将归集的信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构建起迭代完善的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和模型,为全市信用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精准刻画,实施综合信用评价,根据信用分值自动划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信用风险等级,实施风险预判预警机制,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为监管部门开展靶向性监管、精准监管、差异化监管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从“撒网式监管”到“精准监管”和“智慧监管”的转变。

三是强化结果应用。在实施综合信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对信用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无事不扰”,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利剑高悬”,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格监管,让监管力量“好钢用在刀刃上”,逐步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事后治理向事前防范转变,监管效能逐步提高。

事后——联合奖惩显威力

联合奖惩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牛鼻子”,只有抓住这个“牛鼻子”,整个信用监管的威力才能充分显现出来。为此,新泰市精准发力,全力构建联合奖惩新模式。

一是建立联合奖惩动态清单。新泰市早在2018年就将国家51个联合奖惩备忘录进行全面梳理,编制成《新泰市信用联合奖惩对象清单和措施清单》。2020年底,根据机构调整及权责清单制度改革进度动态调整,重新梳理出台《新泰市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和《新泰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清单(2021年版)》,明确惩戒措施的操作指引,规定在41个部门单位涉及的2583项应用事项中实施1085项奖惩措施。其中:激励措施194条,惩戒措施891条。同时,还建立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政策导向和部门具体业务变化,实时更新清单的限制项目、标准和对象。

二是创新奖惩手段。为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威力,采用微服务架构,在政务外网、互联网部署联合奖惩小程序,不开发接口即可对信用主体进行信用前置核查,具备实时、高效、准确查询和奖惩反馈等功能,实现了无人工干预的自动推送信用信息、自动识别守信名单和失信名单、自动提示奖惩依据、自动实施限制处理、自动反馈处理结果的信用联合奖惩智能化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各部门信息化差异和联合奖惩在基层的执行问题,真正做到信用联合奖惩一键式和智能化。目前已累计查询、比对2万余人次,为2000余人次提供联合激励,对60余人次实施联合惩戒。

三是持续扩大联合奖惩影响力。为充分发挥联合奖惩的典型示范和失信警示作用,新泰市对各级先进党组织、文明单位、三八红旗集体、A级纳税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荣誉获得者,列入守信“红名单”,给予加大物质奖励、媒体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等激励措施;对重大税收违法、失信被执行人、严重质量违法等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列入行业严重失信名单,及时推送至各部门单位,并向社会公开实施联合惩戒,信用监管威力逐步显现。

通过一系列的新型信用监管措施,在新泰,不管是企业还是普通市民,都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诚信就在身边,切实感受到“守信一路畅行,失信寸步难行”,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江苏淮安:从“门槛管理”走向“信用管理”


淮安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打牢基础、努力创新、突破难点、积极作为”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以信用为基础的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了“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诚信淮安”城市品牌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一、建立“1+30”体系,信用监管机制全面构建

严格落实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措施,市本级及各重点领域全部出台了分级分类监管行动方案,形成“1+30”实施体系,主要包括:市政府出台《淮安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实施办法》,全市29个部门在30个重点领域全部出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实现全市重点领域信用监管机制全覆盖,产生并归集一批分级分类信用监管案例。扎实推进信用承诺工作,印发《关于淮安市全面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明确了告知承诺制任务分解,建立了承诺信息归集、公示和审核机制,目前全市归集承诺信息近110万条,覆盖全市所有市场主体。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市联合奖惩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投资资金安排、土地出让等各业务办事审批系统全部实现嵌入式对接。市、县区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网站全部接入政务服务大厅。

二、注重信用平台支撑,信用信息共享服务提质增效

2013年,淮安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和个人市、县区两级“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15万户工商企业、50余万个体工商户、4000余个民非企业和社团等所有类型市场主体、所有类别行政事项,以及500万自然人的市、县区两级“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目前在库数据超过4亿条,成为上联省、横通部门、下接县区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枢纽。2015年,淮安设立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厅,为企业和市民免费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异议信息申请、信用修复、第三方信用报告备案等服务。在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及有关乡镇(街道)设立免费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窗口14个并配备2套自助查询机,为市、县区各政府部门开通便携式“一体化”信用信息查询端口220个。截至目前,在行政审批、政策资金扶持、公共资源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累计为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和中介机构出具信用审查和查询报告10万余份,涉及企业及自然人30万家(人)次。“信用淮安”网站面向社会提供了“一站式”信用信息服务,年访问量达100余万次。

三、积极开展“信易+”活动,便民惠企场景应用获点赞

淮安市十分注重开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积极开发信易贷、信易融等“信易+”产品。市发展改革委(信用办)、市人行每年举办征信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推进会,现场签订各类信易贷融资协议,形成“用征信、助融资、促发展”的良好信用氛围,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信用+审批”全面推行,市委编办通过开展签订主动自律型“信用承诺”书为30余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实现容缺受理审批。市税务局为1000余户A级纳税人提供绿色通道帮助办理涉税事项。44家省、市级价格诚信单位享受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的“绿色通道”政策。市交通局积极运用“信易+交通工程招投标”“信易+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权延续”等模式,成效良好。一批“信易+”项目推进实施,实实在在为群众和企业解决一系列“痛点”和“难点”,有力激发了全社会创业创新信心。公众意见调研问卷结果显示:87.58%和82.55%受访人员分别对政府绿色服务通道、信用贷款给老百姓和企业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予以肯定。

四、大力推进信用报告应用,努力培育信用服务市场

2012年,淮安市信用办通过广泛调研,学习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在全省率先开展在政府采购和机电设备、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领域应用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并率先研究出台了《淮安市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淮安市第三方信用报告标准与规范》等文件,出台了政府采购、机电设备招投标、工程建设招投标等信用等级评价办法。2020年,淮安市牵头起草了江苏省第三方信用报告标准。目前,淮安市在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机电设备等招投标领域全面使用并在“信用淮安”网站备案公示第三方企业信用报告25000余份,在各领域应用达40000余份次。培育信用服务机构52家,培训二、三级信用管理师近500名。通过调研了解,应用第三方信用报告实施招标项目合同履约率达到100%,项目工程质量和获奖等级年年攀升,大大降低了政府资金使用风险和行政管理成本。营造了“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环境。


江苏常州:探索合同履约全流程监管机制


近年来,常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信用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聚力打造信用常州品牌。

一、打造高效便捷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平台建设高质量。建成“一网两库一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以4大体系、15类功能提升数据归集、分析、查询、服务、应用支撑等功能,全面建成面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信用大数据平台。

实现信息归集全覆盖。平台以10.8亿条信用信息为基础,率先实现国家、省、市信用信息一体化共享与公示。在2020年全国信用平台和网站观摩会中获评“标准化平台网站”称号。

实现信息应用多领域。牵头打造“一地六县”投资代办信用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全方位风险监控服务,将警示信息通过常州“政企通”及时推送至企业法人代表,帮助其规避风险。实现信用报告自助服务市、区、镇三级全覆盖。

二、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务诚信管理体系

政策制度有效供给。出台《市政府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州市政府采购采购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将信用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全市事业单位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管理。失信政府机构全部清零。

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率先公布建设项目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在招投标等领域推进信用承诺、信用审查和信用评价制度。天宁区政务公开试点工作被国办点赞;溧阳市“一地六县”智慧平台探索区域信用一体化、武进区实施招标容缺受理机制、新北区“诚信孟河”信用乡镇示范试点等创新举措被全省推广。

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将政务诚信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完善信用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工作考核推进机制。建立第三方政务诚信建设评价机制,信用监测覆盖全市7个辖市区及政务诚信建设在内的8个重点行业和领域,按季通报监测结果。

三、打造赋能实体的“信易贷”工作品牌

加强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推动“信易贷”平台与更多数据平台联通共享,归集纳税、水、电、气等领域信用信息,实现数据汇集、智能撮合、信用服务等功能,并精准定向提供数据。建立向金融机构推荐“白名单”制度,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认定考核方案。

提升信用贷款规模。平台已注册企业47106家,累计发布需求863.82亿元,累计解决需求711.45亿元;在新北区薛家镇开展普惠金融(征信)试验工作,发布“薛家共识”;创新66个“信易贷”产品和服务。2020年末,常州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较年初增长63.87%,高于各项贷款44.5个百分点。

创新市场化“信易贷”平台和产品。常州天正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基于工业数据的生产力征信模式,累计收集全国2.6万家企业约5.7万台工业设备的生产数据,为3000家企业融资30多亿元。

四、打造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归集企业承诺及违诺信息33余万条,告知承诺制全面覆盖10个领域。将3.34万家市场主体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推送至28个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监管,28个领域出台了监管制度,19个领域已开展实际应用并产生典型案例。将查询使用信用信息嵌入办理流程,依法依规建立联合奖惩机制,11个领域产生典型案例。

探索合同履约全流程监管机制。建筑市场“三合一”综合评估平台全程跟踪合同履约状况纳入企业诚信记录,将诚信记录共享至建筑工程交易系统。在市信用平台开设合同履约专栏,标准化处理363余万条合同信息,形成跟踪、预警、处置、应用的履约信用管理机制。

创新“互联网+信用+市场监管”。将信用等级评价嵌入全市智慧市场监管系统,打造“阳光餐饮”平台,将“后厨直播”理念引入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被评为全省民生服务类优秀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五、打造言信行果的城市诚信文化软实力

注重诚信宣传引导。常州始终把加强社会各界和群众对诚信建设的认识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通过宣传、引导、培训等方式,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先后开展“道德讲堂”、“诚信建设万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诚信孟河”、“诚信校园行”、“百城万企亮信用”、“放心消费”创建、“信用交通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诚信道德规范。

突出失信专项治理。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在10个重点领域建立长效机制,梳理失信名单,开展专项行动。完成“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专项治理,97个治理对象100%退出。全面排查并整治234家信用服务机构,完成工作闭环。

常州将以成功创建信用示范区为新的契机,进一步在深化、提升、拓展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信用常州品牌,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常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江苏扬州:厚植“好地方”诚信底蕴


信用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内核,也是扬州“好地方”城市形象的应有之义。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社会信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机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全力以赴开展各项创建工作。

一、强化组织机制保障,实施“一把手”工程

扬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市长为组长,常务副市长为副组长,成员覆盖56个部门、6个县(市、区)和3个功能区的主要领导,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近年来,市主要领导为信用工作批示26次,市政府每年召开信用工作推进会议,出台创建工作方案。今年,市长亲自召开创建动员部署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国家信用示范区创建工作摆在当前重中之重的位置,聚焦指标任务,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强化保障措施,“一把手”要亲自部署、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具体推进,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各成员单位一把手会后立即召开了贯彻落实会议。常务副市长陈锴竑坚持每周督查督办;市信用办抽调人员集中办公,牵头召开了创建指标分析会、信用数据标准解读会、创建重点任务布置会等专题指导活动,精心准备自评报告;市政府督查室发放创建工作通报,做到条条有反馈、件件有落实。

二、聚焦信用基础工作,全力实现“一降三升”

“一降”指的是,夯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纠正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重错问题,在全国率先降至为零。“三升”指的是,一是升级信用平台。实施“信用大数据公共服务应用”项目,截至10月底,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4.02亿条,“双公示”、信用承诺、煤电油气运等重点领域信息达2650万条,居全省前列。完善信用信息服务功能,推动市县一体化建设,促进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推进各级政务服务大厅接入信用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从“一体化归集、一体化服务”拓展为“一体化公示、一体化监管”。已向市场主体提供信用查询报告2.73万份,为部门提供了8.9万次批量信用审查服务。依托平台及时交换、共享和应用,让信用信息的活水流泽四方,满足社会的各类需要。二是推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达到100%。市级单位和各地信用数据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时共享,全量推送、实时反馈。三是提升信用信息的应用率。推进信用信息服务嵌入“政务一张网”事项,做到“逢办必查”;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性资金项目安排、评先评优、融资授信等领域全面实行信用审查,形成奖优罚劣的信用监管环境;实施信用“惠民便企”工程,加快打造“信易贷”“信易批”“信易租”等一批信用产品,让广大企业和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政税银”大数据平台、扬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信易贷”平台互联共享,为4.37万家企业“信用画像”,助力企业获贷663亿元。

三、聚焦信用监管服务,着力落实“三个机制”

坚持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服务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为核心,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一是落实信用承诺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承诺制,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告知信用承诺,全面及时归集信用承诺及践诺履约信息288.9万条。引导建立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鼓励企业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二是落实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21个领域的48个行业监管部门积极发挥大数据和第三方专业机构作用,科学有效开展信用评价,依法依规落实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信用状况好、风险小的,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状况一般或存在失信行为、风险高的,有针对性地增加抽查比例和监管频次,真正做到“让守信者无事不扰,让失信者时时不安”。三是落实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机制。依法依规开展行业诚信评价,促进行业规范经营。加大信用修复力度,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主体,组织开展29期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培训3500人次,优化修复服务,信用修复初审通过率居全省第二。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扬州在全省率先将信用修复初审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全力助推企业尽快重塑信用。

四、聚焦重点领域建设,全面开展“三项行动”

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确保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有力有效推进。一是坚决实施政务失信治理清零行动。府院联动,督促各地和部门把政务失信案件清零作为政治任务,从提升政府公信力、优化营商环境的高度,强化责任担当、抓紧协调解决、全力整改到位,全面实现清零。健全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公务员队伍诚信建设,努力塑造“好地方事好办”的诚信政府形象。二是扎实推进诚信缺失突出问题治理行动。聚焦市场秩序、扶贫脱贫、国家考试作弊、交通运输、骗取社会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等10个重点领域,建立治理架构,逐一梳理治理措施和对象,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治理边完善,加快构建长效治理机制,努力营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三是积极开展严重违法失信问题攻坚行动。要求各行业监管部门迅速开展集中攻坚治理,全面完成对170家营业范围中涉及信用管理的企业排查任务,综合采取监管提示函、警示约谈、信用承诺等措施,严处重罚失信主体,切实放大治理效果,真正起到“处罚一个、警示一批”的效果。

五、全面深化诚信宣传教育,营造良好诚信建设氛围

2018年,在苏中、苏北率先开展了“诚信建设万里行——扬州接力”活动,组织“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示范店”“放心消费创建住宅物业服务示范单位”等各类诚信评比活动,全市3个街区荣获江苏省首批诚信示范街区,总数居全省第一。2020年,制作诚信宣传展板200多个,印发海报和宣传手册4万多份,动员18.6万人参加“与信用同行 筑梦新时代”知识竞赛,在全省率先发布城市诚信建设倡议书,被“学习强国”宣传。开展“信用镇”“信用村”评选,评选信用镇11个,信用村220个,给予信贷激励政策。健全褒扬激励机制,大力宣传诚信典范,推动诚信意识深入人心,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今年以来,扬州市积极组织开展了“百城万企亮信用——扬州在行动”“送企业信用服务至园区”“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成效展”等较大规模宣传活动,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江苏昆山:以信用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近年来,昆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文件精神,把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规范经济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先后获批全国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城市,获评国家守信激励创新奖,连续两年获评江苏省政务诚信评价“一等次”,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打下坚实基础。

一、凝心聚力,合力推进示范创建

2015年,昆山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整设至市政府办公室,内设事业编制单位—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2019年,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将成员单位调整扩大为76个(包括相关部委办局、各区镇、国有企业等),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昆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等近百余份指导性文件,规范指引全市各区镇、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信用工作纳入市级财政部门预算予以保障,累计安排资金超1000万元;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采用日常通报、年中抽查、年底督查相结合方式,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实效性。2021年,创新提出将政务诚信建设向区镇基层延伸,在全省率先对区镇进行政务诚信测评。

二、夯实基础,切实优化载体建设

2016年以来,“信用昆山”网、“企业法人、自然人、金融”库、“联合奖惩激励”平台等载体加快建设,已为全市139万余市场主体、318.3万余自然人、5.4万国家规定的重点职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归集信用数据2.4亿条,覆盖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各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双公示”等信用数据格式统一、清洗、校验工作,按照国家信用示范区评选最新要求,建立数据标准化字典库,通过逻辑关联、比对校验,主动识别并修改不规范数据,数据质量稳步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财政局、城管局、行政审批局等12个部门业务系统直联,实现信用信息实时共享和应用。全力支持“金融超市”,实时共享全市信用数据,2021年完成“金融超市”与国家、省“信易贷”平台对接。

三、信息共享,拓宽信用应用场景

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的原则,上报失信约束措施清理文件2个,开展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工作,严格规范失信行为认定依据,依法依规确定失信惩戒措施,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在全市各类评优评先、项目审批、政府资金安排、稳岗返还资金拨付、招投标、政府采购、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等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承诺、信用审查、信用报告,累计开展信用核查843批次,涉及企业129018家,自然人7223人,500多家企业因存在严重失信行为被取消政策资金奖补和招投标资格。依托“信用昆山”网站提供在线修复、在线培训、在线查询等服务,8000余个失信主体积极落实整改,主动进行了信用修复。

四、正向激励,放大守信示范效应

持续推进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不断拓展以“信易贷”为重点的守信激励创新应用,做到有特色有实效,让信用在惠民便企中广泛应用体现价值。“金融超市”累计为305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530.3亿元,为依法诚信纳税企业提供“税e融”“银税贷”“云税贷”等信用贷款10.86亿元,累计发放“绿色信贷”342.46亿元。开发企业信用评分模型,为全市十万余家企业进行信用画像,累计为300多家企业发放贷款31.52亿元。对海关AEO认证企业、纳税信用A级企业等给予正向联合激励,鼓励企业诚信守法。

五、久久为功,着力营造浓烈氛围

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南京审计大学等机构,研究县域信用经济模式创新和基层信用管理工作方法。持续推进诚信宣传进“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活动,组织全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专题培训班,编制信用修复口袋书,加强相关政策解读宣传,不断增强市民的诚信意识和获得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任、任职等培训中,结合执业道德教育组织开展信用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诚信意识。2019年以来,举办昆山“市民文明12条”系列宣传活动,开展诚信宣传和失信问题集中治理专项行动。2021年,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国资企业综合考评范畴,推进国资企业政务诚信品牌建设。

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信用品牌

实施 “万企贯标、百企示范” 工程,昆山累计苏州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61家,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4家。2017年,推出“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平台,成立人民北路街区、东新街金鹰街区、新江南生活荟诚信联盟,345户商家参与创建诚信示范街区。试点推进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项目,鼓励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管,累计发放诚信自律项目引导资金近百万元。2018年,嘉定、太仓和昆山签署《共同推进嘉昆太协同发展创新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环境保护、食药安全和产品质量、建筑业等细分领域实现信息互通、联合奖惩,全力打造“信用嘉昆太”品牌。


浙江湖州:坚持“五位一体” 激发城市“信”活力


近年来,湖州市始终坚持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为目标,将示范创建作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不断夯实信用建设基础,注重实践信用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坚持制度、平台、监管、应用、文化“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一砖一瓦,夯实信用建设制度机制

2017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湖州市注重顶层设计,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

(一)健全工作推进体系。成立了以市长为召集人、常务副市长为副召集人,“信用湖州”成员单位(57个市级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信用湖州建设联席会议,构建起联席会议、信用办、信用中心、成员单位、联络员的五级架构工作推进体系,各区县同步建立工作推进体系。

(二)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134X”工作体系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订出台相关领域信用监管制度文件,基本建立起涵盖顶层设计、信用监管、信用评价、重点领域和人群的制度规范体系。

(三)健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分年度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条目式、清单化压实各成员单位、各区县行业、区域信用建设工作任务,并将考核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评价。

二、一丝一缕,织密信用信息系统网

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迭代完善信用平台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

(一)迭代完善功能模块,推动信用平台“一体化”。率先在全省建成以信用湖州“551”(五个基础平台、五大应用系统 、一个覆盖五类主体信息的数据库)为内容、以市区、县区一体化为模式的“1+6”的信用体系建设支撑平台。

(二)加强信用信息归集,织就信用信息“一张网”。逐年修订完善《湖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截至9月底,已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近5亿条,为全市12.8万家企业法人建立1+9+X综合信用画像。

(三)推进核查调用协同,实现信用监管“一条龙”。2019年以来,将省公共信用产品接入公共资源交易、财政资金管理、绿贷通金融服务等近20个市建业务办事系统,应用反馈信用信息230万余次,初步构建起社会信用监管协同大格局。

(四)着力开发个性模块,落实信用应用“一站式”。开发“行业监管中台”,实现全量信用数据自动推送、全市行业领域自动评价、全线监管措施自动匹配、全部评价结果自动入档等功能。搭建“合同履约监管系统”,覆盖50余个区县部门、20余个行业领域共310余万条信息,形成合同管理“签订、跟踪、预警、处置、应用”等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

三、一张一弛,推动信用监管臧否善恶

以构建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新型监管机制为重点,着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信用监管。

(一)推行信用承诺机制,实现信用监管“有的放矢”。在行政审批、信用修复、行业自律等领域,全面建立推行信用承诺机制,全量归集公示相对人事前各类信用承诺86.5万份,实现精准靶向监管。将相对人承诺履约情况纳入对应主体信用档案,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

(二)推进信用分级分类评价,实现事中监管“精准发力”。通过“健制度、搭平台、建模型、作评价、强监管、促服务”的“六步法”,扎实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工作,目前,已有近70个行业领域建立信用评价监管机制。

(三)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实现事后监管“全覆盖”。构建以信息查询应用为指引、规范失信行为认定、实施联合奖惩的“三位一体”联合联合奖惩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开展联合奖惩。目前,奖惩机制已应用于评优评先、财政资金补助、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金融信贷及公共服务等领域。已累计产生各类联合奖惩案例3.6万余例,奖惩范围覆盖60%以上行业领域。

(四)推进失信专项整治,实现重点领域“无死角”。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失信行为专项治理。上线“法鉴·湖州法院执行在线”平台,曝光并打击生效判决未执行行为。在全国首推“2250000防诈骗热线”,深化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逃废债”等,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不良率始终处于全省最低水平。

(五)积极完善救助机制,实现信用修复“零跑腿”。在全省率先开通信用修复网办渠道,市场主体仅需要按信用修复要求提供申请材料等,实现“网上提交、网上审核、网上办理”,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目前,已在“信用中国”“信用浙江”平台完成3000余条不良信息的信用修复工作。

四、一枝一叶,创新信用惠民便企应用

以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服务为根本,着力提升诚信主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政务领域推行“信用+审批”。在全市7700余个办事事项中,为诚信市场主体提供“信易批”“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率先在全国推出涉企证照“承诺准营制”,建立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开展“无差别全科受理”等,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增强企业群众获得感。近年来,为诚信主体实施容缺(加快)办理等7000余件。

(二)金融领域推行“信用+融资”。建立“绿贷通”等金融服务平台,打通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换渠道,对诚信市场主体予以享受信贷便利服务。目前,全市已开发“信易贷”产品30余款。

(三)社会化应用特色鲜明。在全国首创“诊间全记账、诊后一次付”的“医后付”模式,变多次付费为1次付费,变多次排队为“零”次排队。

五、一点一滴,浸润诚信文化深入人心

以提升社会成员诚信为目标,不断加大诚信文化宣传和诚信知识的普及力度。

(一)注重公务员诚信教育。全面建立起全市1.3万余名公务员诚信档案,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信知识和诚信文化作为全市领导干部、公务员网络课堂的必修课,在公务员录用、调任等环节实现个人信用档案应用全覆盖。

(二)推进示范试点建设。积极探索衣裳街区商户“诚信积分”管理,根据街区商户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长兴县以各村村规民约为基础,在全域265个行政村逐户建立文明诚信档案,配套推出景区门票免费、金融信贷优惠等激励措施,深化乡村基层治理。

(三)深化诚信选树活动。积极推进农村“三信”、放心消费示范景区(店)、“湖州好人”、“四大最美”、“诚信志愿者”等诚信典型选树活动,注重发挥好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全市累计评定信用农户49.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8.51%,累计评定市级信用村(社区)132个。

(四)加强典型案例公示。在“信用湖州”网站开辟新冠肺炎疫情失信信息专栏,披露失信信息144条。按季发布十大联合惩戒典型案例共10期100例,发布信用风险提示1500余条,公开双公示信息80万余条。在市、区县政务大厅开设信用查询终端,为社会公众查询企业法人信用状况提供便利。

(五)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每年明确一个宣传主题、集中一周时间,在全市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宣传活动。运用不同媒体,丰富宣传形式,持续推进诚信知识宣传和诚信文化普及活动。


浙江金华:创新惠民惠企 打造信义之城


金华市以“信义金华”品牌为引领,围绕需求导向、应用导向、创新导向,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创新应用,促进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向纵深发展,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打造“信义和美之城”。

一、抓落实、强保障,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长任组长的“信用金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成立示范创建工作专班,各地各部门定期报告创建各项工作、指标进展情况,建立健全工作协同机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二)加强要素保障。制定实施《金华市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金华市创建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等配套制度,推动信用建设工作有序积极推进。加大对“信用金华”建设的资金投入,对市信用信息中心进行改革重组,为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

(三)加强平台建设。完成县市一体化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升改造,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升级建成信用记录报告应用、“信义金”评价、信用承诺、行业信用监管等核心应用。辖区内9个县(市、区)政府服务大厅全部接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网站、市民卡App、市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区开通信用报告自助打印服务,为社会各界查询信用信息提供便利。

二、抓机制、促共享,信用协同深入推进

(一)建立健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处理制度和信息修复、异议处理等保障制度,保障信息安全。制定出台《金华市信用信息归集目录清单》,扩大数据归集范围,提高数据质量,夯实市公共信用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的全归集、全覆盖,着力破除“信息孤岛”。截至目前,已归集五类主体相关信用信息11.28亿条。

(二)建立健全联合奖惩机制。出台《金华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信用信息核查目录清单》,制定完善“对象清单、部门清单、措施清单、事项清单”相关映射的联合奖惩核查清单,在政府采购、资金奖补、评优评先、行政审批等领域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

(三)建立健全协同应用机制。将全市包含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等38个业务系统与信用系统进行嵌入式对接,形成信用业务政务协同,实现措施实时反馈,案例自动采集,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自动联合奖惩机制。在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全面开展信用核查,为各地各部门在社保费返还、道德模范评选等事项提供105万余次批量核查服务,已实现信用协同应用571万次,涉及356事项。

三、抓重点、促创新,信用应用多点开花

(一)推进信用惠企应用。突出以“信义金华”为品牌的新型社会信用应用体系,稳步推进“信义贷”“信义居”“信义地”等“信义+”惠企创新应用,推动信用应用在融资贷款、物业服务、项目管理等各领域深度渗透。启动县市区创新应用赛拼机制,打造“一县一场景”信用创新应用品牌。

(二)拓展信用惠民场景。以“八婺好家风”信用贷等为主要活动载体,以“信义金”城市礼遇为抓手,对信义金值较高的个人,联合市民卡在出行、阅读等领域推出20余项激励措施,构建广覆盖、多层次信用惠民体系。上线“信义金”信用地图,将所有礼遇场景立体式、全方位展示。推出“信义金E贷”线上快贷产品,累计发放194663笔,金额168.2亿元。同嘉兴、温州、湖州等城市进行信用互认,进一步扩大应用区域。

(三)探索“信用+社会治理”新模式。大力开展“信用进社区”工作,以“信用”为激励,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推出信用社区积分系统,充分发挥信用自律和约束的双向作用,逐步形成社区网格、物业、居民多元共治局面。开设全省首家线下信用社区驿站,打通信用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

四、抓改革、促规范,信用承诺广泛运用

(一)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方案》,研究制定责任追究、容错纠错管理办法、申报承诺监管实施意见、工作指引等配套工作制度。按照内容完备、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要求,制作申报承诺书格式文本。

(二)推进承诺替代证明。全面推行告知承诺,推动“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目前全市通过告知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取消证明613项,为办事群众取消证明107.1万个。

(三)推动形成工作闭环。已归集各类信用承诺书144.9万余份,并在信用金华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将虚假承诺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形成事前承诺替代、事中履约情况监管、事后失信惩戒的业务闭环。

五、抓评价、促分类,信用监管稳步开展

(一)开展行业信用评价。积极探索公共信用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融合,在全省统一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基础上,根据行业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房地产中介、工程建设、出租巡游汽车、气象防雷、审批中介等领域建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

(二)建设行业信用监管中台。搭建行业信用监管中台,统一归集企业公共信用评价和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多维度科学绘制企业信用状况,根据信用状况开展研判分析和风险预警。

(三)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将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和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对接统一执法平台,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对不同风险等级、信用状况的企业设置不同抽查比例、频次,降低守信企业抽查频率,提高失信企业抽查频次,信用规则应用率达85%,居全省前列。

六、抓品牌、促宣传,文化氛围全面营造

(一)打造“信义金华”文化品牌。通过挖掘八婺文化“以义为先、崇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以弘扬“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新时代金华精神为目标,多措并举提升市民守信重义的意识理念,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构建“信用金华”宣传体系。设计“信用金华”徽标,融入更多金华元素,辨识度更高,传播力更强。改版上线信用金华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率先推出信用地图、在线信用修复等服务。拍摄宣传视频、定制开机动画、设计宣传海报,在商场、小区、公共自行车站点、今日头条等构建全方位、立体式传播渠道。精心定制城市礼遇限量产品,为居民兑换礼品,宣传信用知识,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信用建设的热情。

(三)开展信用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六进等主题宣传活动和诚信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等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信用创建活动。启动“信义”生活抖音大赛,弘扬信义和美新金华精神。


浙江舟山:依法建设规范 助力高质量发展


舟山市自开展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创建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齐对标、齐发力”,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强化基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机制

(一)信用建设组织领导架构健全。2014年,舟山市成立信用舟山建设领导小组。2021年,舟山市对领导小组作出第六次调整,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市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成员单位增加至60个,涵盖政府部门、管委会、公用企事业单位等。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发展改革委专门成立市信用中心,设立创建专项资金,投入超千万元。

(二)信用建设基础性支撑有力。编制印发《舟山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8—2025)》,建立县区、部门信用督查机制,督查结果报市领导,并纳入年度市级综合考核。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舟山”网站,归集公共信用信息涉及64个数源单位87类信用信息2.78亿条,累计覆盖5.6万企业和非企业法人、118万自然人。

(三)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舟山企业的信用评价结果,舟山企业信用优良率超过97%。目前,舟山市共14个政务业务系统,1397个权力事项通过业务协同与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在审批服务、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实现了对省公共信用产品的全流程调用和联合奖惩措施的全流程反馈,累计业务协同信用核查47.5万次,核查反馈率趋近100%。执法监管部门依托全省统一的执法监管平台,对信用状况较差的舟山企业实施重点监管,信用规则应用率达到87%以上。探索自贸区信用监管,将12家船用燃料油供应企业、50艘供油船和84家外轮代理企业纳入监管对象。

(四)信用惠民便企取得阶段性成效。着力推动公共资源、市场资源向守信主体适度倾斜,积极探索自在阅、自在医、自在游、自在购、自在租等“信易+”应用场景。共9个应用场景,注册用户近5.8万人,惠及4.8万余人次,累计惠民金额1435万元。

(五)信用创新应用不断深化。结合空间地理信息,发布信用地图,动态展示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诚信经营示范店信息、A级纳税人信息。普陀山在全国5A级景区中率先开展居民守法守信管理,形成“综合管理为核心、居民自律为关键、监督执法为保障”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成效,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依法建设,改革创新上做好“五个率先”。为高质量发展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社会诚信意识,支撑放管服改革,舟山在全国率先打造告知承诺制“一表一书”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探索自贸区信用监管立法研究,已向省人大建议列入立法计划。在全国率先发布自贸区信用综合指数和预警模型,全面衡量自贸区信用发展状况。在全国率先出台《舟山市信用信息自愿注册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各类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二)依法规范,政策合规上做到“四个突破”。一是在信用监管上求突破。印发《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聚焦事前、事中和事后环节信用监管,构建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信用监管支撑保障。二是在疫情防控上求突破。疫情期间出台《舟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对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监管、强化行政处罚结果的共享和协同应用、充分发挥信用激励机制和加大对线上信用融资贷款支持力度等七项保障措施。三是在守信激励上求突破。完成《舟山市推进“信易+”守信激励创新工作方案》,召开全市信用惠民发布会并发布首批次三十家信用激励应用清单及合作商户。四是在信用修复上求突破。编制完成《舟山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实施方案》,明确信用修复方式、条件和类型,进一步完善各级信用网站信用修复操作流程,部署阶段性完成指标。

(三)依法提升,营商优化上做实“三个亮点”。一是以观摩促提升,挖掘一批信用典型。通过举办信用惠民发布暨信用体系建设观摩会,突出一县区一试点、一部门一特色,评选出一批示范、试点和特色推广项目:普陀以创新“培育库”建设信用赋能纾困小微企业;定海区通过社区信用管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舟山烟草以香溢信用分试点,构建卷烟零售信用评价体系;舟山市公安局建立外卖快递骑手交通文明信用评价模型;舟山海事局建立海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创新。二是以信用促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实现银企对接数字化匹配,打通与市级42个部门的信息联通,并将全市银行100余款的信贷产品,按要素贴标分类,线上即可实现银企对接全流程,推出企业公开发布融资需求,银行限时抢单,推动企业融资利率稳步降低,让企业“获得信贷”水平大幅提升;初步实现了银企对接在金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浙里“掌上贷”地方专区和浙里办企业码融资服务板块,率先实现了从国家到省市的全贯通;建立“1+4+X”金融服务网,组建金融服务管家,已完成4000家企业的注册和实名认证,完成授信企业数量近2500家,累计授信金额达110亿元。三是以油气全产业链信用监管,提升自贸区营商环境。聚焦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优化,持续推进油气全产业链信用监管。提取浙油交易中心1750家油气会员企业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油气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并动态更新浙江自贸试验区信用数据清单、信用行为清单和信用应用清单。截至目前,完成五大类共6710家油气企业(包括油气加工企业、油气仓储企业、油气贸易企业、保税燃料油供应企业、自贸区进出口企业等)的信用评价,信用综合评价良好以上企业占比50.24%。

首页  |  CSEE简介  |  关于信监官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信监官之家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  信监官发展  |  产教融合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主办: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 | 信监官网    联办:信监官教育集团    政策与法律顾问:律信法律咨询事务所    AAA级信用法治人才教育机构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运营: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信用监督邮箱:cnxinjianguan#163.com(将#替换为@)

地址: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服务中心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网址:http://www.xinjianguan.com

CopyRight © 2019-2023 信监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200213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527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