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学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在线课程学习
国家发改委发布信用建设示范区典型经验(二)
来源:  时间:2021-12-5 发布人:

国家发改委发布信用建设示范区典型经验(二)


目录

天津滨海新区:激活“诚信基因” 共筑“美丽滨城”

河北邢台:构建四大机制 以信用引领高质量发展

吉林四平:筑牢信用根基 助推全面振兴

辽宁大连:创新实践 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辽宁营口:以信用监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山东济南:巧用“加减乘除” 全流程信用监管“提质增效”

山东德州:“诚”城之治 倾力打造诚信文化高地

山东烟台:续写山海情 奋进“信”征程

天津滨海新区:


激活“诚信基因” 共筑“美丽滨城”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持高位推动,加强基础建设,聚焦核心工作,完善信用生态,诚信滨海建设成效初现,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更好成效奠定良好基础。

一、全面推进,信用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组织推动机制不断强化。在区级决策层面,2020年以来,区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8次,有效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形成畅通协调的工作模式。在部门执行层面,明确了区发展改革委作为牵头部门,并增设信用管理室,组建区公共信用中心,推动各开发区、各街镇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社会信用工作。在组织考核方面,建立起与“三考合一”绩效考核挂钩的工作落地机制,以排名通报、风险提示函、督办单等多种手段,确保信用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二)制度引领不断健全。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和《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制定出台加快推进诚信建设行动方案、2020年信用体系建设攻坚行动方案、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百日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50余件,不断提升新区信用建设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三)信用监测评价不断提升。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召开专题推动会,区发改委专题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通过加大督查通报力度,建立第三方驻场人员绩效评价通报机制,稳定占比类指标项,加大创新项、信易+案例推广成效等手段,信用监测排名不断提升。

(四)信息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已建成“信用中国(天津滨海)”网站和“滨海新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报告下载、信用承诺公示、异议申诉、信用修复、合同履约、公务员诚信档案等信用服务功能。区信用平台广泛归集信用信息数量,累计达550万条,并形成信用信息更新常态化模式。

(五)重点领域建设成效不断显现。全面推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成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实现赋码率100%。大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治理,政务失信案件清零,事业单位失信被执行人整改到位率100%,事业单位行政处罚公示期满按期全部信用修复。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交通运输、电信网络诈骗、骗取社会保险等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六)惠民便企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以“信易贷”“信易批”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易+”创新应用,应用价值逐步显现。开展承诺制审批,实现容缺受理的“信易批”事项数量占全部审批事项数量的100%,全国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制度,大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截至2021年6月30日,依托全国“信易贷”平台(天津站)和天津市“信易贷”平台(含“津心融”“津e融”平台及银税互动、政采贷、知识产权抵押贷等),滨海新区累计为8000多家守信中小企业提供便利。

(七)联合奖惩措施不断规范。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将查询使用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信息嵌入办理流程。2018年至今,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2万户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03万户次,认定“活动异常名录”社会组织59家、“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社会组织19家、惩戒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36户,将1家单位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另外,新区评定A级纳税人5016户,对7000余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建立企业绿色通道,实施快捷服务。

(八)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关于滨海新区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责任体系的通知》,在50多个领域制定出台信用监管相关制度,推动分类监管、动态监管、精准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等级相结合,对诚信主体不列入抽查范围;对轻微失信主体,每年至多进行一次随机检查;对一般失信主体,每年除进行一次随机性联合检查外,不再安排其他检查;将严重失信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抽查检查力度和频次。

(九)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形成。全面梳理滨海新区信用政策法规,完善失信约束制度,确保纳入信用记录、认定严重失信、开展失信惩戒全部于法于规有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导向,打造滨城特色信用体系

按照国家和天津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以构建滨海新区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奋斗线”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实现滨海新区功能定位和美丽“滨城”建设,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为滨海新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一)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引入综合信用服务机构开展务实合作,对标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结合新区特点设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建立指标评价及近远期工作目标。

(二)完善区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服务功能。依照《天津市区级公共信用数据归集清单(第一批)》,将清单中涉及的区级部门和各开发区相关部门产生的公共信用信息应归尽归。优化“信用滨海网站”“信用滨海APP”功能和信息公示水平。整合区级信用信息资源,丰富信用应用场景。

(三)守住底线生命线,力争稳定区域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排名。建立健全滨海新区组织推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要求、加强分析调度、事后通报考核。加强结果运用,对于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进行褒扬,对工作责任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列出清单进行通报。

(四)奋力构建新区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以信用服务美丽滨城建设和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领域政府诚信建设。二是重点加强生产流通、工程建设、金融税务、招标投标、交通运输、中介服务、医药卫生、教育科研等领域信用建设,加大对违法失信主体监管,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三是推进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鼓励各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明确行业信用监管责任体系,建立信用等级与监管措施挂钩制度。四是按照全国失信惩戒措施基础清单,加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力度,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信息预警机制。五是全面推动“信易贷”“信易批”“信易租”等,使信用便民惠企。六是积极开展跨部门信用创新。落实《京津冀全国守信联合激励试点建设方案》,积极探索开展生态城居民“诚信体验驿站”。


河北邢台:

构建四大机制 以信用引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社会信用示范区目标,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构建组织领导、信用监管、社会应用和服务保障四大机制,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持续提升,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一、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开创制度设计新格局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将牵头部门调整至市行政审批部门,制定了争先创优工作方案。2021年,继续拔高工作标尺,各级各有关部门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坚持每月研究调度,对责任部门、科室调配力量给予重点倾斜,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工作方式创新精细。市、县分别建立信用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县(市、区)、市直部门实际情况,建立个性化考评目标,实行精准考评。每月进行考评排队并纳入市级机关和县(市、区)年度考核内容。

(三)制度体系强化健全。市信用办以及市县两级信用体系建设单位分别制定了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管理制度等3000多项制度,实现了国家21个重点领域全覆盖。2021年3月,启动了地市级信用立法工作。

二、全方位打造信用监管机制,从事前、事中、事后全维度覆盖市场主体生命周期

(一)建立信用承诺“新模式”。建立告知承诺制,对首批76个事项131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并向社会公布告知承诺书。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立“拿地即承诺,有地即开工”的审批新模式,全市纳入承诺制项目274个,项目平均开工时间提前30天以上。积极鼓励企业、个体工商户、重点行业人群进行信用承诺。市直47个重点窗口单位开展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全市归集信用承诺书113万件。

(二)归集信用信息“全方位”。信用信息涉及基本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公共事业、社会责任、荣誉信息、“红名单”“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七大类,涵盖公安、人社、民政、公积金、生活缴费等各领域公共信用信息,覆盖所有市场主体,总数据量1.6亿条。

(三)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全领域”。根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52个市级部门和有关县级部门制定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共归集评价结果信息49万条。其中,税务系统为A级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加强对D级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提高监督检查频次。2021年全市共评选出A级纳税人8873户,较2020年4688户增长89.27%,纳税信用持续向好。

(四)坚持联合惩戒“零容忍”。全面梳理失信被执行人涉及44个部门的221条惩戒措施,“红名单”涉及的404条激励措施,建成自动化联合奖惩系统,将信用核查嵌入到市县各部门工作流程。累计信用核查超300万次,归集联合奖惩案例7万件。

(五)力求失信记录“全修复”。对行政处罚失信主体和严重失信主体,按照“谁认定、谁修复”的原则,依据修复流程,通过督促履责、约谈、培训等帮助其及时修复信用,负能量转化,将信用工作形成闭环。组织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主动与待修复企业对接,将信用修复工作常态化。累计完成信用修复1万余件,政府失信事件整改到位率达到100%,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国有企业债未发生违约事件。

三、高标准打造社会应用机制,以惠民利企的实际行动推动信用产品落在实处

(一)创新“信易+”应用。推出“信易贷”,印发《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方案》,加大对守信主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12万家企业、70个金融机构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发布金融产品121个,授信973笔,授信金额172亿元。依托市信用应用平台,推出“诚信牛城”微信小程序,在餐饮美食、时尚购物、酒店住宿等17个领域,推出“信易+购物”“信易+餐饮”“信易+住宿”等惠民场景,实现了以良好信用换优惠福利。清河县推出“信用+羊绒小镇”,实时监测发布商户信用情况;任泽区推出“信易+商圈”,让信用积分真正成为商户资产;威县探索建立了“信易+党建”“信易+审批”“信易+监管”。

(二)构建信用画像。通过信用信息平台汇聚的信用数据,结合市场主体信息,计算出自然人和法人的信用评价结果,打造具有邢台特色和多元化应用的个人诚信评价结果。围绕政务服务、交通出行、景点旅游等重点领域形成个人信用积分场景应用示范样本。各行业领域依据信用评价信息,开展信用惠民措施。

(三)完善守信激励措施。《联合奖惩目录清单》涉及激励措施404条,全面覆盖安全生产、出入境检验、慈善捐赠、交通运输工程、海关高级认证、A级纳税人、优秀青年志愿者等领域。

四、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多手段多举措为信用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一)开展专项行动杜绝失信行为。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专项治理、社保领域骗保行为专项治理等专项行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中,开展治欠保支“冬病夏治”、根治欠薪夏季行动等专项执法检查,建设举报投诉案件联动处理平台,设立24小时受理欠薪投诉电话,实现欠薪案件动态清零。

(二)培训、考核、调度保障工作热情。多次召开信用指标讲解、信用修复、“信易贷”等培训会,针对不同领域的数据归集、联合奖惩等工作召开小范围座谈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将信用考核纳入全市实绩考核,以清单式打分形式每月考核通报所有市级建设单位和各县(市、区)。每月召开信用体系调度会,通报当月工作进展,部署重点工作,激发各部门工作动力。

(三)高频宣传活动营造诚信氛围。2020年、2021年分别举办形式多样的“讲诚信,爱邢台”信用记录关爱日宣传活动。市级部门和县(市、区)通过诚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等“五进”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活动2000多次。广泛开展诚信企业、诚信人物评选活动,“诚信邢台”名片逐渐深入人心。


吉林四平:

筑牢信用根基 助推全面振兴


近年来,四平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英雄之气、信用之诺、人民之福”为主题,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坚持强基础,补短板、重应用,按照“五化”工作法,清单化管理、图表化推进、手册化操作、模板化运行、机制化落实,形成了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县联动,政府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信用工作组织体系和推动机制,让新时代诚信建设真正融入城市血脉,筑牢城市信用根基。

一、出台省内首部信用条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

为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驶入法治化轨道,推进信用建设有法可依,提高工作水平,四平市将信用立法纳入2021年立法规划,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调研,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广纳社会各界意见,于今年5月31日颁布实施《四平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七章四十条,主要规定了社会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共享、查询、披露、监管等内容;对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一般原则、守信激励措施和失信惩戒措施进行了具体规范;规定了信用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修复权;规定了国家机关、信用服务机构、市场主体的义务;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

《条例》是四平市、也是吉林省首部专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不仅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法治支撑,对于推动“诚信四平”建设,营造四平市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和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化政务诚信建设,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四平市坚持以政务诚信引领社会诚信。开发建设了公务员诚信档案系统,全市在编在岗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建档,配套出台公务员诚信档案信用信息目录和《四平市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组织部门依照目录归集公务员基本信息、年度考核信息、履行职责失职信息及奖惩信息等,公务员任用和奖惩必须依申请查询档案信用记录才可实施。截至今年7月份,共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10043份,实现全市公务员全覆盖。

深化政务环境建设,建立信用承诺为前提的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易批”审批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减证便民、优化服务”工作,出台四平市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对无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六种证明材料一律取消,推行告知承诺制,实施承诺代替证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窗”改革模式,创新开展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实行“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的企业开办“五零”服务,证照最长6个小时、最短2个小时送达。2019年11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大督查,国务院办公厅以“吉林省四平市推行政务服务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为题对四平市以信用承诺优化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可主动承诺,材料可容缺承诺,事项可告知承诺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三、强力推进“信易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四平市是全国第一批对接开通国家“信易贷”平台城市。“信易贷”落地以来,通过有效宣传和大力推广,在本市企业中形成了良好口碑,实现了机制化运行。为鼓励金融贷款积极性,出台《关于四平市金融机构应用“信易贷”平台为市场主体贷款奖励方案的通知》,对推广应用信易贷综合排名靠前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为缓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出台《四平市“信易贷”风险补偿资金工作方案》,设立2000万风险补偿基金,目前已有多家小微企业在信易贷平台上应用了风险补偿基金。在推动市场主体入住同时,大力推动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融资,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信易贷”推动四平乡村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8月份,四平市“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超过8.1万家,需求金额200亿元,授信总额118亿元,成为东北地区在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金额最多,授信金额最高,推动效果最好的地区。


四、赓续红色基因,以党建为引领推进红色信用乡村建设


四平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血脉根植于这片热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平时提出的“要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指示精神,积极推进红色信用乡村建设。于今年6月9日举办“红色信用乡村建设启动仪式”,探索把红色与信用融合,以党建引领乡村基层信用治理创新,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农环境,以信用体系支撑黑土地保护与粮食安全,以诚信价值观引领思潮、打造“红色+信用+乡村振兴”新模式。




突出金融服务“信用乡村”建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把目光聚焦在支持“三农”工作发展上,开发适应乡村发展的信贷产品,将信贷服务延伸到农民家里,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够获得便捷的贷款服务。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民、农民合作社普遍进行信用评级,评级好的开展信用贷款授信,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把农村、农民信用信息归集作为“红色信用乡村”基础性工作,突出做好政、贷、约、电、税、保、个人等各方面信用信息的归集,让数据为农村赋能、为振兴赋能。着力丰富交通、医疗、文化、保护黑土地等应用场景,让老百姓真正看见诚实守信带来的实惠,做细做实乡村治理,提升治理能力。






辽宁大连:


创新实践 信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连市坚持以法规建、以用促建,高站位谋篇布局,部门协同联动发力,夯实信用信息化基础,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创新信用惠民便企举措,着力打造城市信用生态,为加快推进“两先区”建设,奋力实现大连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信用力量。目前,大连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总量达58亿条,“信易+”和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方案数量均超过100项。2021年7月1日《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正式实施,大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规范化进程进入崭新阶段。




一、科技赋能、制度支撑,信用建设基础性工作位于全国先进行列




一是健全机制保障信用信息归集量质齐升。引入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化信用平台,支持各单位通过系统对接定时推送、FTP共享交换、数据直报等多种途径归集信息;创新开发智能AI数据质量监测系统,全面升级质量识别能力,向部门推送质量检测警示、提示整改,促进“双公示”合规率、及时率均达100%;建立信息报送抽查核验机制,不定期组织工作组对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实地检查,对照政务服务台账,核验信息漏报、信息缺项等情况,通过信用简报通报信用信息归集情况。




二是推广信用承诺促进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将信用建设与“放管服”改革结合,出台《大连市政务服务“容缺受理”事项清单》《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等,推动在市、区两级政府服务事项中实现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全覆盖,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立即办。目前,大连在59个证明事项中试行告知承诺制、1054个行政事项中试行容缺受理,共归集、公示190万份信用承诺书,承诺书数量与企业数量比例位于全国前列。其中,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排污许可与环境信用相衔接,对未按照承诺按时提交执行报告的排污单位采取登记并公示违诺信息等措施;在全省率先打造职称评审“三承诺”制度,从制度上约束了个人、单位和评委专家行为职责,提升了职称评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三是全面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实现“无事不扰”。在建立企业大数据信用评分模型基础上,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探索行业专属信用评价模式,推动将信用评价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结合,逐步实现行政监管对守信主体“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无处不在”。完善行业监管制度框架,在生态环境、医保医疗、物业服务等方面,为行业主管部门科学监管和市民择优挑选服务商提供有力依据。目前,大连已累计制定各类分级分类监管制度100余项。




四是清单式管理推动联合奖惩措施有效落地落实。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或者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编制更新《大连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行为清单和措施清单》,建设联合奖惩自动化系统,并与全市各有关单位业务系统进行对接,实现联合奖惩自动化全覆盖。




二、资源整合、创新举措,“信易贷”服务体系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升级建设大连“信易贷”平台。在全国率先探索“信易贷”新模式,升级建设的大连“信易贷”平台由1个“信易贷”基础平台和N个应用平台组成。基础平台上接国家“信易贷”基础平台,获取全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并上传本地“信易贷”业务成效数据;下接本地各类融资应用平台或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提供个性化建模服务,支持数据应用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集中对外提供信贷服务,首批已完成对接的应用平台包括中经惠企平台和瀚信网平台。同时,基础平台设置了“白名单”推送功能,可将各单位筛选的经营实力较强、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微企业纳入“白名单”,并推送至各应用平台,提升守信企业融资服务体验。




二是创新推出“数字信用券”增值服务项目。“数字信用券”是基于“数字货币”和“消费券”理念提出的“信易贷”增值服务电子凭证,以数字额度(不可变现)的形式体现,信用良好企业申领“数字信用券”后,将享受有效的“信用+金融”服务供给。基于大连“信易贷”平台,与银行建立互信模式,银行为每家信用良好的信贷企业提供20万元的“数字信用券”额度,开展贷款贴息,降低贷款利率。同时,企业可凭借“数字信用券”在特定信用服务机构抵值信用报告、信用财务、信用培训等增值服务。




三是重点打造“城市信用广场”特色服务载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共享互赢”的市场化模式,建设了全国首个以助企融资为特色的城市信用广场,作为信用应用项目孵化场所,为入驻企业提供共享办公场所。目前,城市信用广场项目已经在沙河口区诺德大厦落地。




四是探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融合应用机制。率先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合作,在中国工商银行掌握的企业基础信息与大连信用平台归集的企业基础信息匹配率高达85%前提下,运用“联邦学习”和“数据安全屋”等技术,根据大连信用平台掌握的行政类和公共事业类信用信息与工商银行掌握的企业金融类信息,针对工商银行“工信e贷”产品进行联合建模计算,输出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并作为信贷发放参考,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应用,提升信贷撮合成功率。




三、聚焦热点、关注民生,信用创新应用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推出“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大连市医保局、金融局、信用中心三方合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畅通信息查询渠道,为守信参保人提供就医线上延期支付服务。银行基于授权查询参保人医保缴费、失信被执行人记录等信息,为信用良好的参保人员即时提供1000-8000元不等的就医专项信用额度。




二是推动“信用核查、放心消费”。开展商家信用二维码应用,从企业登记、信用监管、金融借贷、社会责任等6个维度对商家信用进行打分,消费者通过扫码直观了解商家信用,择优消费提升消费体验。基于实名认证、在线申请授权,为市场主体提供可公开信用信息批量核验,如在大连市购物节等活动中对参与活动的千余家商户进行批量信用核验,禁止失信商家享受每批3000万消费券带来的消费红利。




三是开展“信用惠农、整村授信”。建设“农村基础建设平台管理系统”,建立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截至目前平台已归集农户信息近50万条、涉农企业社保缴费信息54万余条、农户农企公用事业缴费信息156万余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础信息6千余条、家庭农场登记信息2万余条。组织信用农村评选,推动“整村授信”工作,让信用良好的农村、农户优先享受更优质的金融服务。目前,通过“整村授信”项目已投放涉农贷款近40亿元。




四是试行“信用安民、电诈防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公安部门、金融机构多方合作,通过搭建查询专线,将电诈信息核查嵌入金融业务办理流程,按照信息“可用不可见”原则,反馈核查比对结果,帮助金融机构依法对电诈人员办理开户和非柜面交易进行限制,健全可疑交易监测指标体系,提高账户风险识别、预警、处置时效性,有效防范账户被违法犯罪活动利用的风险。






辽宁营口:


以信用监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近年来,营口市始终把信用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常抓不懈,引导各方力量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化、常态化、市场化、全民化发展,积极探索以信用为标准、数据为基础的全链条监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走出了一条以信用监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新路子。




一、突出数据归集,着力夯实信用监管基础




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升级完善了以“一网三库十一个子系统”为核心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3个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库信息,开设法院、税务、市场监管等58个部门、县(市)区、园区185个相关部门数据报送帐户,实现全市所有部门和县(市)区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并与国家和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市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升级“信用营口”等网站,实现县(市)区及部门网站与“信用营口”网站全覆盖链接。目前,营口市已归集公共信用信息3亿余条。




二、突出事前监管,强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度




2018年以来,为解决信用承诺数据难追溯、难监管的痛点、难点,营口市认真梳理公共场所信用承诺审批流程,制定了统一的承诺书模板,完善行政审批文书,修改目录要件,保证了主动承诺、行政审批告知承诺、证明事项告知承诺、行业承诺、信用修复承诺等的审批模式全面实施。通过实施信用承诺制度,政府和市场主体实现了“双赢”。一方面,市场主体得到实惠,通过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进行了自律改革,有效转变了政府职能,把方便送给了企业。截至目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归集上报各类信用承诺20万余份。




三、突出事中监管,积极开展分级分类监管




近年来,营口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鼓励市场监管、税务、海关等28个行业领域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结合行业特点,整合资格资质、行政处罚、表彰奖励等信息,开展信用分级分类,排摸监管风险点,将评价结果作为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简化守信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程序并减少现场监管频次。大大节约了监管成本,使监管变得更加高效,同时为诚信守法经营的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和经济上的经营成本。




四、突出事后监管,不断健全联合奖惩机制




加大贯彻落实联合奖惩机制,尤其加强信用约束,加大失信成本,努力让市场主体不想、不敢、不能出现失信行为。营口市将信用信息嵌入政府办事流程,重点在法院执行、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税务、通关贸易等领域,依法依规推动实施行政性、市场性、行业性奖惩措施,实现“逢办必查”。今年以来,全市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535人,失信企业289户,对7700人下达限制高消费令。




五、突出惠民便企,大力推进信用场景应用




坚持把大力推进信用惠民便企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中之重,营口市先后印发了“信易阅”“信易游”“信易医”“信易批”“信易用”等“信易+”制度文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信用惠民便企“信易+”联合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重点民生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将人民的诚信变为真金白银。在信用贷款领域,金小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国家“信易贷”平台成功对接,全市信用贷款达到340余亿元。在医疗领域推进特色信用诊疗服务。在文旅领域,符合要求人员在景区享受团体票价的购票优惠等服务,在后疫情时代为一线医护人员和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提供生活、心理、人文、晋升等多方面关心关怀和服务保障。




六、突出信用修复,建立常态化信用修复机制




为让失信企业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完成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畅通信用修复渠道,营口市每个月例行举办一期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班,通过承诺、穿透、惩戒、培训、整改、修复、报告等各种有效手段,形成全流程工作机制。截至2021年9月末已举办13期。参训失信企业700余家,成功修复行政违法类失信记录500余条,涉及税务、安全生产、工程建设、交通货运、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政府开展的失信企业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活动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和赞同。




七、突出诚信宣传,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水平




让诚实守信深入人心已成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营口市围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及“营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口有礼”等活动开展,先后组织“诚信建设万里行”走进乡村、社区、园区、企业、校园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和“6.14关爱信用纪录日”专题活动,利用微信、微博、LED显示屏、过街横幅等形式,加强诚信制度宣传,努力形成社会重信用、人人守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组织法院、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税务等部门不定期发布分级分类监管、“信易+”等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弘扬重信践诺传统美德,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




营口市将对标对表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狠抓各项任务落实,以更强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努力打造重诚信、讲诚信、有诚信的营口城市品牌,为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山东济南:


巧用“加减乘除” 全流程信用监管“提质增效”




济南市以制度为引领,以平台为支撑,以应用为核心,构建了“1+N”的信用监管制度框架体系,开发建设了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依托“加减乘除”四个维度建立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全面提升监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构建“1+N”的信用监管制度框架体系




2019年9月,济南市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对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行了全面部署。经过近2年的持续推进,济南市构建了“1+N”的信用监管全流程制度框架体系。“1”是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市建立信用监管机制的总设计、总框架,“N”是指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50个信用监管制度文件,涵盖了信用承诺、信息公开、分级分类、综合评价、信用应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诚信宣传等各项重点工作,为建立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建成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




2020年7月,济南市信用监管系统正式上线,迅速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信用监管机制的核心支撑,实现了审批、立项、监管、合同履约等各部门、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造了涵盖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级分类监管、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监管数据共享,事后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全流程闭环信用监管机制。以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截至2021年7月底,济南市信用监管系统已归集114万市场主体近400万条信用承诺信息,66个告知承诺事项、152个监管事项、2346个信用应用事项依托信用监管系统全面推开,累计提供各类查询服务近30万次。定期对全市55万家企业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作为实施差异化监管和行业信用评价的重要参考。




三、打造“加减乘除”全流程信用监管模式




首先,信用信息归集应用做“加法”,为守法企业增信,为诚信企业赋能。一是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的核心支撑作用,整合对接市直各部门业务系统和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依法互通共享,打破部门垄断和信息“孤岛”。截至2021年7月底,已归集信用数据7亿条,包括许可审批、监管执法、税务、海关、社保、公积金、水、电、气、暖等各类信息,形成了覆盖各部门、各区县、各类主体的信用信息“一张网”。二是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印发《济南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20年版)》,建立了涵盖全市145万家在营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三是建立健全信用信息自愿注册机制。依托“信用中国(山东济南)”网站,鼓励市场主体自愿注册资质证照、市场经营、合同履约、社会公益等信用信息。




其次,审批制度改革做“减法”,信用承诺覆盖全领域,信用监管贯穿全流程。一是健全信用承诺工作机制。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济南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济南市直部门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实施清单(第一批)》,涉及17个部门294项证明事项,特别是将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资格考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健康体检、法律服务等领域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行政事项时需要的证明事项,纳入告知承诺制范围。以信用办文件印发了《济南市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与事中事后监管紧密结合的信用承诺机制,实现全市范围内信用承诺统筹签订、管理和应用。二是建立全流程承诺履约监管模式。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开发“信用承诺”子系统,已归集信用承诺数据近400万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住房城建等部门逐一明确了各业务环节的监管责任单位,并通过信用监管系统实时反馈监管结果。三是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用档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与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已实现互联互通,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信用档案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五大类主体信用档案。四是实现信用监管结果全方位应用。创新开发了重点项目信用地图,通过GS地图实时展示全市在建项目的信用状况。




再次,信用分级监管做“乘法”,政府监管精准有效,服务企业减负增效。一是全面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目前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已覆盖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税务服务、劳动保障、养老机构等30多个重点行业、领域。二是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出台了《济南市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了涵盖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市55万家企业定期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推送至有关部门。三是全面实施差异化监管举措。全市33个部门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和频次与各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相结合,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市场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




最后,信用联合奖惩做“除法”,失信企业不断减少,市场秩序持续规范。一是全面实施信用核查。以市信用办文件出台了《济南市公共信用信息应用事项清单》,明确40个市直部门在448个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中使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进行信用核查。另外,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东济南)已嵌入全市32家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二是全面落实联合奖惩举措。在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财政资金扶持、优惠政策认定、资格审查、评先评优等工作中累计开展信用信息核查210万次,依法依规全面落实联合奖惩举措,对诚实守信主体提供守信联合激励举措近3万次,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7700余次。三是完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市发展改革委协调市有关部门做好企业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坚持“随申随办”原则,对于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办理时限缩短为1个工作日。目前已实现严重失信主体修复率73%,行政处罚修复率95%,经营异常名录修复率27%,实现了市级层面“一网通办”“零跑腿”“一日办结”。




2019年以来,济南市已有90986户企业,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025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相关义务,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大幅提升,社会信用环境获得较大改善。






山东德州:


“诚”城之治 倾力打造诚信文化高地




山东省德州市以“打造全国诚信文化高地”为目标,在信用文化建设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探索工作方法,创新宣传形式,取得显著积极成效,诚信文化建设不仅走在全国前列,而且为推进城市信用指数屡创新高、进一步擦亮“诚信德州”品牌提供了强劲助力。




一、创新探索,微影微视“诚信故事”




2020年5月,德州市正式启动信用题材微电影、微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和“英翔杯”信用题材优秀微电影剧本评选活动。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知名作家踊跃投稿、影视机构主动参评,催生出一批反映“信用德州”的优秀作品,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其中,国内首部信用题材电影短片《老杨的盛夏》荣获第八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奖、2020“美丽中国”微电影盛典好作品奖,并成功入围2021年第18届世界民族电影节角逐国际奖项、入围第十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节。电影短片《他是谁》获宁波微电影节优秀作品奖。《老杨的盛夏》《他是谁》《绝路》《回锅肉》《在路上》《买卖人》和“信用”动漫宣传片在第二届“信用山东”短视频大赛中均获得“特别奖”。2021年,德州市又先后举办了“青岛银行杯”全市诚信单位信用事迹宣传片展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建+诚信金融”主题作品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题材凸显正能量,以更加生动的语言、更加广阔的视角、更加新颖的方法向全国讲好信用故事。




二、人人参与,氛围浓厚“诚信社会”




为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全市倡导和弘扬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氛围,2020年德州启动首届“诚信之星”“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评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珍爱信用 共建共享”的热潮;举行“诚信之星”和“诚信单位”“诚信街区”负责人座谈会,围绕诚信建设畅谈经验心得,鼓励争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出台相关管理办法,对诚信典型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诚信典型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组织开展“诚信大使”与“诚信单位”“诚信之星”面对面活动,并向全市580万人民发出“诚信倡议书”,号召“诚实守信,从我做起”;先后举行“信用德州”故事征文、发现·信用之美“信用德州”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德州信用故事,增强群众知信、守信、用信意识。




三、激励引导,风风光光“诚信之星”




2020年,德州市公布首批“诚信之星”,42名驰援湖北医疗队员及50名首届“诚信之星”入围,入围人员可享受免费体检、观影、读报等激励措施,进一步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今年,德州市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良好和优秀的企业、个人施行多项激励措施,继续加大信用便民惠企的应用探索,通过与“爱城市网”“爱山东”等政务APP的精准对接,积极推进各类信用应用场景的应用,如信用+审批、信用+金融,以及图书借阅、商超购物、智慧停车等领域,让守信者得到看得见的实惠。同时,德州市研究制定了《德州市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方案》,将诚信文化建设积极纵深推进基层和乡村,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在“大德之州”“诚信德州”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专项突破,统筹推进“诚信治理”




德州市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市文明委出台《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措施》,向人民群众烦心的10项失信严重领域亮剑,通过加大失信曝光和联合惩戒力度,失信行为得到纠正,取得了明显效果。借助“断卡行动”,对电信网络诈骗上下游及黑灰产业违法犯罪活动发起凌厉攻势,电信网络诈骗蔓延态势得到遏制。加强对属地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网络渠道巡查监督,严防借助社会热点事件炮制虚假信息、恶意传播行为,互联网虚假信息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将扶贫领域诚信缺失专项治理作为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和脱贫攻坚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防止扶贫领域诚信缺失问题的发生,扶贫脱贫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实效。积极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行动,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金融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五、社会宣传,聚焦弘扬“诚信之声”




德州市建立政府、社会、媒体紧密合作机制,先后开展诚信主题系列活动,加大诚信文化宣传力度,先后在国家、省级新闻媒体和平台发表信用主题宣传活动稿件400余篇(次),其中,学习强国发布德州信用宣传稿件20余篇,有力地宣传推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形成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2019年,德州市组织全市100余家企业参与诚信建设万里行(德州站)暨德州市社会信用共创共建启动仪式活动,为诚信企业授牌,向全社会宣传信用工作;积极推动“有德之州,信用德州”健步行行动,宣传普及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德州晚报》微信公众号举办“信用德州”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向全市普及信用知识,超过1万余市民通过公众号完成答题竞赛。2020年,成功举办“珍爱信用记录 共享文明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为过往市民发放信用知识宣传册、《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2021年,先后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征信宣传活动,帮助广大金融消费者了解征信政策、学习征信知识、增强信用意识;召开614“关爱信用记录 共建信用德州”专题座谈会,倡导行业协会共同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为文明德州、信用德州建设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持续深入推进“诚信进社区”“诚信进校园”“诚信进机关”“诚信进企业”“诚信进商圈”“诚信进农村”等“信用六进”活动,加强对各行业和领域信用建设优秀经验的宣传推广,提升市民的知信、守信、用信意识。






山东烟台:


续写山海情 奋进“信”征程




近年来,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的基础上,烟台十分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引领、以惠企便民为宗旨,将“信用烟台”建设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为打造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注入“信”动能。




一、紧扣“1+233”,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21年7月17日,烟台审议通过《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决议》提出,打造诚信法治市场环境,强化政府诚信建设,完善法治环境评价体系,依法依规兑现对企业承诺事项。“1+233”工作体系,就是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三区”建设,强化民生改善、营商环境、风险防控三项支撑保障。




在组织架构方面,成立由17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烟台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在区市层面,所属区、市均切实贯彻烟台市信用建设要求,相应建立了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或信用建设领导小组机制。作为牵头单位,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争创省级社会信用建设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试点、企业信用管理试点,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实现与省里统一信用查询、信用报告、信用修复等信用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信用管理,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烟台市已全面归集市场主体和自然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保、纳税、水电气等领域信用信息数据约7 亿条。同时,印发《烟台市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研究编制《烟台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进一步明确信用信息范围,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完善失信主体信用修复机制,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推进市级信易贷平台建设,推动市场主体、银行入驻,实现企业和银行无缝对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各类审批、财政性资金使用、招标投标等领域加强信用结果应用,增强守信企业获得感,提高失信企业违约成本。推进信用商圈、信用村镇及各类“信易+”场景应用,优化营商环境。




二、“被窝里的信易贷”,以良好信用引来金融活水




2019年,烟台市为破解农户、合作社融资难问题,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助推农户获得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通过整合涉农三方数据信息,健全农户信用信息征集和评价体系,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10”模式(信用良好的农户可以实现3分钟申请、1秒钟到账、0人工干预,无抵押、免担保)。截至2021年4月,累计为烟台市城乡居民贷款已达80.71亿元。




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16年,烟台就搭建了全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成功授信20多亿元。全国信易贷平台推出后,烟台专题召开“信易贷”推进工作座谈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设立了1亿元的烟台市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截至目前,全市38家银行机构已有37家入驻国家信易贷平台,成功授信126亿元。




三、“中英双语”信用报告,为外贸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后盾




稳外贸是“六稳”工作的主要内容,信用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市贸促会积极协调第三方征信机构,为全市163家外经贸企业免费出具的中英文对照版“信用报告”,这是“信用烟台”建设史上的第一次,是以信用助力“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也是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市场主体的一次有益探索。




信用报告中英文对照,内容详实,为企业健康顺利走出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保障。2021年,烟台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免费为全市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技术企业等提供信用报告,助力企业成功完成招投标、业务洽谈、信贷等方面。




此外,成立烟台市信用协会,共筑烟台信用圈,切实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印发《烟台市关于实施信用管理“百企示范、万企规范”工程的意见》,探索从企业职工信用管理、生产经营信用管理、财务风险信用管理、社会责任履行管理四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四、“无感式监管”,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形成




2020年,烟台探索实施“审批+信用+监管”工程,开发市级联合奖惩系统,嵌入20个市级自建业务系统,与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招投标)、工程建设系统互联互通,在窗口人员办理业务时无需改变业务流程、无需独立点击任何按钮,直接实现信用核查和奖惩,并面向全市各级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部门联动效果显现,截至2021年5月信用核查量达100万次。全市61个领域出台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逐步形成。




五、“登门修复”注重市场权益保障、有诺必践




正向要激励,黑榜需慎用。202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市场主体权益保障防止失信联合惩戒泛化滥用的通知》,防范失信惩戒滥用。




2020年,为防范企业失信风险、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线上利用烟台市全国首创的“失信修复风险预警系统”。2020年6月,全市应修复行政处罚数量1703件,完成修复数量817件,修复完成率高达48%,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的诚信氛围。




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2021年,烟台市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市科技局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对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入选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可享受包含发改、科技、公安、财政、人社、住建、文旅等相关部门的17类43项激励举措。




六、“日日有新闻”,弘扬信用文化,筑牢社会信用体系基石




烟台高度重视诚信宣传工作,以“诚信建设万里行”为载体,深入挖掘烟台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切实讲好“信用烟台”故事,形成了“日日有新闻、周周有动态、月月有活动”的烟台诚信文化品牌


根据中央宣传部“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的统一部署、统一要求,制定《烟台市“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活动工作方案》,依托胶东在线、烟台电视台、烟台日报等传统媒体,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海边亮灯仪式、《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MG动画发布、“争做诚信烟台人 为信用烟台助力”的H5、2021烟台信用知识问答、信用烟台宣传月启动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层出不穷,让“信用烟台  信飘四海”。截至目前,全市上下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150多场次。

首页  |  CSEE简介  |  关于信监官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信监官之家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  信监官发展  |  产教融合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主办: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 | 信监官网    联办:信监官教育集团    政策与法律顾问:律信法律咨询事务所    AAA级信用法治人才教育机构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运营: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信用监督邮箱:cnxinjianguan#163.com(将#替换为@)

地址: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服务中心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网址:http://www.xinjianguan.com

CopyRight © 2019-2023 信监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200213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527号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