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指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考试指南
2023年首席信用监督官《证据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来源: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时间:2022-8-8 发布人:admin

5.jpg


2023年首席信用监督官《证据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2A2303ZJX(信用法治人才)

        二、课程学分:(略)

        三、课程类别: 信用法律服务(专业必选课)

        四、计划学时:(略)   ;其中讲课:(略);实训实习:(略)      

        五、适用专业人才:首席信用监督官、信用监督官、助理信用监督官、企业信用合规师、信用法律风险管理师、信用管理咨询师、企业信用管理师、信用评价与分析师、法律咨询师、律师、公司信用法务人员等。

        六、推荐教材:《证据学基础知识》、《证据法学》修订版;参考书目:《证据法学研究》《证据科学》

        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证据是司法公正之基石,证据法学理论深邃,且实用性极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证据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证据运用、实务技巧和证据可视化,提高证据意识,增强信用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信用法律意识;熟悉三大诉讼证据规范的内容,在对证据法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掌握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运用证据解决纠纷的诉讼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在吸取最新证据法学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案例,阐明证据法学的基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证据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三大诉讼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证据运用与实务技巧和运用证据解决诉讼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八、课程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认识到《证据法学》是三大诉讼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学好证据法学,诉讼活动及案件的质量才有保障;

         2、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按照三个层次,即了解、领会、掌握,分清轻重,把握重点,以求学会、学精;

         3、学习要紧紧围绕每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技能运用,实务技巧,证据可视化,打好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在学习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紧密联系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活动中各个阶段各个程序中证据的运用,以求获得基本的实务操作能力。

         九、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

         1 证据法学概述 建议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证据法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所具有的宏观架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掌握证据法学的性质、渊源、立法模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法的性质、立法模式,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可借助老师备课PPT课件演示

       【授课内容】

          1 证据法学概述

           1.1 证据法的性质、渊源、立法模式

                 1.1.1 证据法的性质

                 1.1.2 证据法的渊源

                 1.1.3 证据法的立法模式

          1.2 证据法的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

                 1.2.1 证据法的学科定位

                 1.2.2 证据法的研究对象

                 1.2.3 证据法的研究方法

         2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世界证据法的历史发展演进脉络,以及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教学重点与难点】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授课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介绍证据制度时注意穿插历史案例

               【授 课 内 容】

                2 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2.1 世界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1.1 世界主要国家证据立法概况

                        2.1.2  欧洲大陆国家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2.2 我国证据法的历史沿革

                        2.2.1 古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2.2.2 近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2.2.3 当代中国的证据立法

         3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4 证据法的基础理,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概况,重点掌握证据法两大基础理论:认识论和价值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论,价值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关系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3 证据法学的历史发展

            3.1 外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3.1.1 欧洲大陆国家证据法学

                   3.1.2 英美国家证据法学

            3.2 中国证据法学的历史沿革

                   3.2.1 中国古代证据理论

                   3.2.2 近现代中国证据法学

                   3.2.3 当代中国证据法学研究

             4 证据法的基础理论

             4.1 认识论

                    4.1.1 哲学认识论

                   4.1.2 诉讼认识论

                  4.1.3 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4.2 价值论

                 4.2.1 公正

                 4.2.2 人权

                 4.2.3 效率

                 4.2.4 秩序

        5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6 证据概述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据法的四大基本原则: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掌握证据的概念和属性。

         【教学重点与难】证据法四大基本原则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5 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5.1  概述

                 5.1.1 证据法基本原则含义

                 5.1.2  基本原则内容

         5.2 证据法四大基本原则

                5.2.1 证据裁判原则

                5.2.2 程序法定原则

                5.2.3 无罪推定原则

                5.2.4 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6 证据概述

        6.1 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6.1.1 证据的概念

               6.1.2 证据的意义

        6.2 证据的界定

               6.2.1 什么是“证据”

               6.2.2 什么是“定案证据”

               6.2.3 什么是“证据材料”

        6.3 证据的属性

               6.3.1 证据的真实性

               6.3.2 证据的合法性

               6.3.3 证据的关联性

        6.4 证据能力与证明力

        6.5 足以反驳与足以推翻

        7  举证建议学时:2

        7.1 谁有权取证

        7.2 举什么证

        7.3 法官有无权力分配举证责任

        7.4 证据是否可以撤回

        7.5 证据目录如何编制        

       8  质证建议学时:1

        8.1 质证的次序

        8.2 质证的内容

        8.3 质证的方式

       9  推定建议学时:1

        9.1 推定与假定

        9.2 推定与推测

        9.3 典型案例评判

       10 自认建议学时:1

        10.1 自认与认诺

        10.2 诉讼外自认

        10.3 典型案例评判

        10.4 拟制自认

        10.5 撤销自认

       11 经验法则建议学时:1

        11.1 常识、常理、常情

        11.2 法解释之功能

        11.3 证据法上之功能

       12 举证期限与证据交换建议学时:2

        12.1 延长举证期限及于双方

        12.2 不受举证期限约束的情形

        12.3 变更诉讼请求与举证期限

        12.4 证据交换的时间

        12.5 证据交换

        12.6 再次组织证据交换的情形

        12.7 对逾期举证罚款的衡量因

        13 证据的种类建议学时:5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辨认笔录、侦查实验笔录、现场笔录、电子证据、视听资料等法定证据类型的含义、特点以及搜集、审查判断规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各种笔录、电子证据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方式】课堂多媒体讲授、课堂讨论、课堂提问

        【授课内容】

           13 证据的种类

           13.1 书证

                   13.1.1 书证的载体

                   13.1.2 复印件的性质扩质证

                   13.1.3 复写件的性质及效力

                   13.1.4 单位证明材料的性质

                   13.1.5 笔迹鉴定的申请主体

                   13.1.6 传真件的认证

                   13.1.7 书证提出命令制度

          13.2 物证

                   13.2.1 物证的特征

                   13.2.2 物证的类别

                   13.2.3 物证与书证的区别

                   13.2.4 物证的出示

                   13.2.5 特证的证明力

          13.3 视听资料

                   13.3.1 单一的视听资料可否采信

                   13.3.2 偷拍偷录所使用的设备要求

                   13.3.3 视听资料真实性的判断

          13.4 电子数据

                  13.4.1 电子邮件

                  13.4.2 手机短信

                  13.4.3 微信聊天记录

          13.5 证人证言

                  13.5.1 证人的资格

                  13.5.2 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判断

                  13.5.3 典型案例评判

                  13.5.4 证人信息公开

          13.6 被害人陈述

                  13.6.1 被害人陈述的含义

                  13.6.2 被害人陈述的意义

          13.7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13.7.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含义

                  13.7.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特点

                  13.7.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意义

          13.8 当事人陈述

                  13.8.1 当事人陈述限定在诉讼过程中

                  13.8.2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未必均属于当事人的陈述

                  13.8.3 诉讼代理人的陈述

                  13.8.4 慎重对待对方当事人的陈述

                  13.8.5 预备性答辩

          13.9 鉴定意见

                  13.9.1 鉴定的范围

                  13.9.2 鉴定的对象

                  13.9.3 鉴定材料未经质证的后果

                  13.9.4 何谓鉴定程度严重违法

                  13.9.5 鉴定报告的有效期

                  13.9.6 公估报告的性质

                  13.9.7 鉴定意见的审查

          13.10 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13.10.1 勘验笔录

                    13.10.2 检查笔录

                    13.10.3 辨认笔录

                    13.10.4 侦查实验

        13.11 现场笔录

        14 证据的分类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本证和反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言词和实物证据,原始和传来证据,直接和间接证据,本证和反证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14 证据的分类

            14.1 证据分类概述

                      14.1.1 证据分类的概念

                      14.1.2 证据分类的意义

             14.2 证据分类

                      14.2.1 言词和实物证据

                      14.2.2 原始和传来证据

                      14.2.3 有罪和无罪证据

                      14.2.4 直接和间接证据

                      14.2.5 本证和反证

            15 证据规则建议学时:6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据规则的概念和体系,理解掌握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口供补强规则等证据规则的由来、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关联性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口供补强规则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15 证据规则

               15.1 证据规则概述

                        15.1.1 证据规则的概念和演进

                        15.1.2 证据规则的体系

                        15.1.3 证据规则的意义

               15.2 证据规则

                        15.2.1 关联性规则

                        15.2.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5.2.3 传闻证据规则

                        15.2.4 最佳证据规则

                        15.2.5 意见证据规则

                        15.2.6 口供补强规则

               16 证明概述

               17 证明对象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证明的概念、构成以及证明的分类;掌握证明对象的概念、特征以及三大诉讼中证明对象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明对象的特征,三大诉讼证明对象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16 证明概述

              16.1 证明的概念和构成

                       16.1.1 证明的概念   

                       16.1.2 证明的构成

             16.2 证明的分类

                       16.2.1 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事诉讼证明 

                       16.2.2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

             17 证明对象

             17.1 证明对象概述

                      17.1.1 证明对象的概念

                      17.1.2 证明概念的特征

             17.2 三大诉讼证明对象

                     17.2.1 刑事诉讼证明对象

                     17.2.2 民事诉讼证明对象

                     17.2.3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

          18 证明责任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源流演变以及三大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结合案例,能够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18 证明责任

           18.1 证据责任概述

                    18.1.1 证明责任的概念

                    18.1.2 证明责任的意义

                    18.1.3 证明责任的演变

           18.2 三大诉讼证明责任

                    18.2.1 刑事诉讼证明责任

                    18.2.2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

                    18.2.3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

           19  证明标准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证明标准的概念和意义以及三大诉讼中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三大诉讼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和异同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19 证明标准

             19.1 证明标准概述

                      19.1.1 证明标准的含义与意义

                      19.1.2 证明标准的设定

             19.2 三大诉讼证明标准

                      19.2.1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19.2.2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9.2.3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20 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21 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22 推定和司法认知建议学时:3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掌握三大诉讼过程当中证据的搜集主体、证据的搜集和保全方法以及对证据的审查判断规则,注意三大诉讼在此领域的一些特殊规定。理解和掌握推定的概念、分类以及在诉讼法中的规定,理解和掌握司法认知的概念、特征、功能、范围、程序和效力等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搜集方法限制、证据的审查判断方法、推定和司法认知

             【授课方法] 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20 刑事诉讼证明过程

                20.1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保全

                        20.1.1 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

                        20.1.2 刑事诉讼证据收集原则和要求

                        20.1.3 刑事诉讼证据的保全

               20.2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

                       20.2.1 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

                       20.2.2 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

               20.3 全案证据的综合

               21 民事、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21.1 民事诉讼证明过程

                        21.1.1 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

                        21.1.2 举证时限

                        21.1.3 证据交换

                        21.1.4 质证与认证

               21.2 行政诉讼证明过程

                        21.2.1 行政诉讼证据的收集

                        21.2.2 证据的调取和调查

                        21.2.3 举证时限

                        21.2.4 质证与认证

               22 推定和司法认知

               22.1 推定

                       22.1.1 推定的概念和特征

                       22.1.2 推定对于诉讼的意义

                       22.1.3 推定的分类

              22.2 司法认知

                       22.2.1 司法认知的概念

                       22.2.2 司法认知的特征

                       22.2.3 司法认知的意义

                       22.2.4 司法认知的程序

                       22.2.5 司法认知的效力

            23  证据的提交

            23.1 证据的提交规则

            23.2 书证的提交及替代规则

            23.3 书证原件提交有困难的情形

            23.4 物证的提交及替代规则

            23.5 动产证据的提交

            23.6 不动产证据的提交

            23.7 域外证据的证明手续

           24 证据可视化与应用

           25 诉讼可视化与应用

           26 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

           26.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摘要)

           2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摘要)

           2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6.4 部分法律文书缩略语

           26.5 其他规范性文件目录


首页  |  CSEE简介  |  关于信监官  |  版权声明  |  法律声明  |  信监官之家  | 招聘信息  | 帮助中心  |  信监官发展  |  产教融合  | 联系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主办: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 | 信监官网    联办:信监官教育集团    政策与法律顾问:律信法律咨询事务所    AAA级信用法治人才教育机构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运营:信监官教育培训考试网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信用监督邮箱:cnxinjianguan#163.com(将#替换为@)

地址: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服务中心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网址:http://www.xinjianguan.com

CopyRight © 2019-2023 信监官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京ICP备200213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1527号

微信二维码